在現代信息經濟時代,溝通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溝通貫穿整個管理實踐的全過程
只要管理的主體及對象是相對獨立的個人或群體,那么溝通就會發生在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下達一個工作指令需要良好的溝通,反映一項工作意見也需要良好的溝通;沒有溝通,管理的全過程就會支離破碎,無法有效銜接。
二、溝通是實施各項管理職能的主要途徑和手段
管理的計劃職能需要有計劃前的信息采集,需要有計劃中的信息交流和討論,也需要有計劃后的闡述和分解落實,所有這些活動,其實也正是溝通的活動和過程。又如領導,確定企業目標并激勵員工去實現目標;還有控制,控制沒有信息的傳送和反饋就失去了其真實依據和實施途徑,等等。總之,只要你想實施管理的各項職能,你就必須運用溝通才能達成目標。
三、溝通是企業管理的實質和核心內容
管理作為對于企業內外所有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綜合利用,和作為將孤立的人們組織在一起以制造和生產出某些服務或產品的行為過程,獲取資源信息并將信息在不同的個體中間進行及時傳遞,以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是其工作的實質和核心內容,而企業內外信息的及時交流就是企業的管理溝通過程與行為。
四、企業的三大項主要日常管理工作即業務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沒有一項不是借助于溝通才得以順利進行
業務管理的核心是在深入了解顧客和市場的基礎上,向企業的目標市場和目標顧客群提供適合其綜合需要的服務或產品;而了解市場,面向市場,與市場進行互動,就是典型的溝通內容與形式之一。人們現在稱之為顧客關系管理的部分,更是直接體現出了溝通在與客戶建立良好、穩固與忠誠關系中的重要性。沒有企業向外的溝通,也就沒有可依靠的客戶關系。現在流行的供應鏈管理亦是如此。在財務管理中,財務數據的及時獲取和整理、分析、匯總、分發、傳送,更是企業管理層監督企業運行狀態的權威依據。而以上所列舉行為均為典型的溝通行為。人力資源管理更是直接以一刻也離不開溝通的人為管理對象,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打通人們的才智與心靈之門,人力資源才能真正為企業所用,發揮出其企業核心資源的巨大經濟威力。
五、在管理實踐中,從管理的各個層次來看,無論低、中、高層管理行為與過程,也對應著不同層次和方式與內容的溝通
因此,溝通不僅存在于橫向的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而且更存在于縱向的管理活動的各個層次。可以說,管理溝通是管理的核心和靈魂。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沒有溝通,管理只是一種設想和缺乏活力的機械行為。顯然,溝通必然是維持企業良好管理狀態,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的關鍵過程與行為。當企業的運行或管理出現了新問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以及管理者與管理者、被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必須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才能找準癥結,通過分析、討論、決策,及時將管理問題解決。
六、溝通不僅是企業管理健康,而且是管理創新的肥沃土壤和必要途徑
當今受到企業家信賴的走動管理、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化、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職業生涯規劃、人力資源開發規劃、知識員工管理等等一些管理創新,不是以提高企業溝通效率與績效為目的,就是必須以加強和加速企業溝通為途徑。可以說,管理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溝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業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七、管理溝通是創造和提升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完成企業管理根本目標的主要方式和工具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創造出一種企業獨有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對企業這一組織賦予人性,使企業管理的外在要求轉化為企業員工自己內在的觀念和自覺的行為模式,認同企業核心的價值觀念和目標及使命,從而形成一股人力資源創造性的合力。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的培育和塑造,其實質是一種思想、觀點、情感和靈魂的溝通,是管理溝通的最高形式和內容。沒有溝通,就沒有對企業精神和文化的理解與共識,更不可能認同企業共同的使命。
八、溝通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實質和靈魂
在現代信息經濟時代和經濟政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大爆炸,電子通訊技術飛速發展,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企業經營管理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背景空前廣闊了和復雜了,企業面對更大的市場和競爭,也面臨更快的技術進步,信息本身被認為已經取代了資本,成為企業最為核心和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因此,信息的獲取和交流成了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溝通因此在企業管理實踐中與資本、人力資源共同占據著三個最為核心和優先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企業管理就是溝通,溝通的確就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實質和靈魂。既然溝通在企業管理中如此重要,那么,講究溝通方法和技巧,確保溝通的效果就成為企業管理者必須修煉的基本功之一。我認為,在溝通中,以下幾點應予足夠重視:
第一,溝通必須目的明確、思路清晰、注意表達方式。在交流之前,應考慮好自己將要表達的意圖,抓住中心思想。在溝通過程中要使用雙方都理解的用語和示意動作,并恰當地運用語氣和表達方式,措詞不僅要清晰、明確,還要注意情感上的細微差別,力求準確,使對方能有效接收所傳遞的信息。同時,要對所傳遞信息的背景、依據、理由等作出適當的解釋,使對方對信息有明確、全面的了解:假如你要分配一項任務,那么要對任務進行全面分析,這樣你才能正確地對任務進行說明;假如你面臨的是紀律問題,那么在批評和處罰之前,應對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取得真憑實據,這樣的處理就會取得圓滿的效果。
第二,溝通要以誠相待。要心懷坦誠,言而可信,向對方傳遞真實、可靠的信息,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信息的說服力。不僅如此,還要誠懇地爭取對方所反饋信息,尤其要真心實意聽取不同意見,建立溝通雙方的信任和感情。
第三,溝通要選擇有利的時機,采取適宜的方式。溝通效果不僅取決于信息的內容,還受環境條件的制約。影響溝通的環境因素很多,如組織氛圍、溝通雙方的關系、社會風氣和習慣作法等。在不同情況下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要抓住最有利的溝通時機。時機不成熟不要倉促行事;貽誤時機,會使某些信息失去意義;溝通者應對環境和事態變化非常敏感。
第四,溝通要增強下級對領導者的信任度。下級對領導者是否信任,程度如何,對于改善溝通有很重要作用。信息在社會中的傳播是通過獨特的“信任”和“不信任”的“過濾器”進行的。這個過濾器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如果沒有信任,完全真實的信息可能變成不可接受的,而不真實的信息倒可能變成可接受的。一般來說只有受到下級高度信任的領導者發出的信息,才可能完全為下級所接受。這就要求領導者加強自我修養,具有高尚的品質和事業心,以及豐富的知識和真誠的品格。具備了這些,領導者就會贏得下級的信任,就有了有效溝通的基礎。
第五,溝通要講究“聽”的藝術。作為一名領導者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應該主動聽取意見,善于聆聽,只有善于聽取信息才能成為有洞察力的領導者。就是說,領導者不僅要傾聽,還要聽懂對方的意思。因此,在聽對方講話時要專心致志,不要心不在焉;其次,不要心存成見,也不要打斷對方講話,急于作出評價,或者表現出不耐煩,這樣會使對方不愿把溝通進行下去;最后,要善解人意,體味對方的情感變化和言外之意,做到心領神會。
第六,溝通要講究“說”的藝術。與人溝通,不僅要會聽,還得會說,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要誠懇謙虛。如果過分顯露自己,以先知者自居的話,即使有好的意見,也不容易為人接受,會使人產生反感和戒備心理。講話時要力求簡明扼要,用簡單明了的詞句表明自己的意思,語調要婉轉,態度也要從容不迫。在談話時如果發現對方有心不在焉或厭煩的表情時,就應適可而止或轉換話題,使溝通能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而且,在表明某個意思后,最好能稍作停頓,并向對方投以征詢的目光,這樣,使對方有插話的機會,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