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 產品的運營明顯區別于 TO C 產品,我以現在企業級服務里面非常流行的 SaaS 服務模式為例,介紹一下 TO B 產品的精細化運營領域。
包括:1)獲客與激活,2)數據驅動體系,3)客戶成功體系。
SaaS明星企業快速增長的背后
這兩年國內 SaaS領域開始爆發,而在美國硅谷SaaS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并且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
Slack是一家增長非常快的企業,基本上在前一年里達到了一千萬美元的收入,而這個成果 yammer和 box花了大約三年的時間才做到。那么 Slack是怎么做到的呢?
圖1:SaaS企業現金流模型
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都離不開背后商業價值本質:成本和收益。
企業服務 SaaS模式和傳統的軟件服務有非常大的差異,首先 SaaS是基于云端的服務,其次 SaaS是“訂閱式”的持續收費模式。
SaaS企業客戶數量較少(相對 C端而言),獲取客戶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成本投入,獲取客戶后定期收取費用,逐漸攤平成本。
SaaS企業要想持續盈利,就需要設法降低獲客成本(CAC);同時延長客戶付費周期(增購、復購),減少客戶流失率、提高客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價值(LTV)。
圖2:SaaS企業增長的AARRR框架
若想保持高速增長,SaaS企業就需要一個可復制、可管理、可預期的商業模式。
過去這幾年在硅谷非常流行的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概念提倡的AARRR理念,就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增長框架。
在這套增長框架中提到了5個關鍵節點:
第一部分是獲客(Acquisition),
第二部分是轉化或者激活(Activation),
第三部分叫留存(Retention),
第四部分是變現(Revenue),
第五部分是推薦(Referal)。
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用數據來衡量,通過每個環節的調優實現公司大的增長目標。
獲客與激活:如何提高 ROI ?
SaaS主要面向企業級用戶,獲客成本高,市場部門應該利用好內容營銷、搜索引擎優化等線上方式來獲取用戶。
采用線上營銷的方式,獲取的用戶最終落在我們網站或者 APP上,我們的轉化目標是讓新用戶注冊或者下載。
圖3:SaaS企業轉化分析拆解思路
SaaS企業市場部門在獲取新用戶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渠道的轉化效果進行細致分析,包括不同渠道的獲客數量和獲客質量。
借助 UTM參數,我們對每一次推廣或者投放的廣告進行多維度監測(來源、媒介、名稱、內容和關鍵詞),評估不同渠道獲取新客戶的數量(訪問用戶量、新訪問用戶量)和獲客質量(跳出率、停留時間、訪問深度)。
圖4:通過【單圖】監測到不同渠道的獲客數量和質量
獲取流量的價格越來越貴,這里面還有很多羊毛黨或者作弊流量。
所有新訪客的軌跡都應該被詳細追蹤起來,從訪問到注冊、再到最后銷售成單與否,通過這種方式給每個渠道一個綜合的分數、進而優化總體的資源投放。
用戶的轉化路徑是一個非常長的漏斗,包括市場營銷漏斗、產品漏斗和銷售漏斗三大部分,市場營銷的漏斗上面基本介紹了。
銷售漏斗分析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工作,從銷售線索生成,轉化成銷售機會,再到最后的成單簽約,這都有一系列的打法和方法論。
圖5:通過【漏斗分析】監測到的用戶注冊轉化過程
最后是產品漏斗,用戶操作都是有一定路徑的,SaaS企業需要對用戶產品內轉化過程的每一步進行精益化分析。
對于用戶流失明顯的環節,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查明原因,然后迭代優化。
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如何提高運營服務效率就成為一個無法避免的話題。
這背后還是需要SaaS企業了解用戶最真實的行為和需求,對不同的客戶實行不同的運營策略,這正是精細化運營的核心所在。
搭建SaaS企業客戶成功體系
SaaS產品上手是有一定門檻的,SaaS企業引導客戶發現我們產品的價值點,幫助他用我們的產品解決實際業務需求、產生價值。
如果客戶不能從我們的產品中發現價值的話,那么客戶很難成功;只有客戶成功了我們才算是真的成功。
圖6:SaaS企業客戶成功運營思路
SaaS企業需要通過數據分析來了解用戶的真實行為和產品使用情況。
所以,在客戶成功體系里,也需要有精細化運營,包括對企業用戶、產品功能和核心用戶三個層次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
SaaS企業需要對客戶的產品使用活躍度保持定期監測,如果指標下降需要及時分析原因。
對于用戶不熟悉產品功能或者價值的情況,客戶成功經理應該及時介入,提供及時的培訓指標使客戶用好我們的產品。
用戶只有用好我們的產品、發掘出了我們產品的價值,他才可能持續使用下去、才可能不斷給我們續費。
整體來說,to B的精細化運營復雜度比to C更高,其涉及的不只是常規意義上的運營部分,還需要關注到銷售轉化、客戶成功等等。
當然,不論如何,其核心都是以數據驅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