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發展往往驅動著IT運維管理的同步轉型或升級,企業IT部門往往習慣于通過采購服務或管理工具滿足要求。
但我們常常發現,在各類采購活動中,甲乙雙方很容易陷入各自的思維定勢,如乙方樂于強調產品工具的功能優勢、市場競爭差異或性價比,而甲方用戶實際更關心的是平臺工具落地時背后所帶來的各類成本與后續維護,當中存在著結構性偏差。
即使雙方達成合作,充其量是購買了工具能力,而非完整意義上的解決方案,可能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出現各種不適應,迫使再一次進入新的采購輪回。
ServiceHot結合近年來面向企業在IT運維管理轉型或升級項目的成功經驗,梳理當中關鍵的驅動因素,歸納規劃與選型時關鍵考慮要點,以供大家參考。
IT運維管理升級驅動因素
經驗源于實踐,一線管理團隊在日常工作中的關注點往往以小見大,反映出本質問題。我們與企業單位的IT運維管理團隊交流時,常常聽到各種疑慮。
新業務應用發布和變更非常頻繁,每周都要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在上面,如何改善?
現在特別關注大數據分析,經常需要從不同業務系統中抽調數據進行統計,但不同系統取數方法各異,廠商定制接口成本很高,很不靈活,如何解決?
新采購一套運維平臺,對原來的工具會不會沖突?原來的管理人員能不能很快上手,要不要再招人來管理?要求什么水平?
現在單位有很多業務由外包廠商管理,新運維平臺怎樣給他們用?分工界面如何?
如果業務屬于多層級架構,每個層級都由獨立團隊管理,包括采購、建設和維護,他們使用情況無從得知,有什么方法可以自動收集上來,統一分析?
運維的人一天忙到晚,到底在做什么,系統出問題怎么定位排障這么慢,有沒有方法可以快速看到問題所在?
單位有敏感甚至涉密業務,新采購的運維平臺對現有系統有什么影響,是否滿足安全部門要求,有沒有專業安全評測證明?……
我們發現這些不只是技術問題,更多會涉及到諸如組織分工、流程管理、成本分析,甚至是制度規范等。看似雜亂無章,事實上一件事或決策的驅動往往存在復雜因素。仔細分析,上述問題可以歸納兩大類:
滿足對外的服務要求:
對外服務核心來自于業務,包括新業務系統上線及變更、大數據分析等,關注的是平臺工具的能力,體現在敏捷迭代、用戶體驗、新技術兼容性等。
響應來自內部的管理需要:
對內管理則是圍繞如何有效地整合各類IT活動要素,確保滿足對外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要求在組織、制度、流程、工具和安全等各層面進行分析。
IT運維管理升級外在驅動因素
所有IT規劃都來自業務的訴求,包括IT運維管理,脫離業務討論運維管理需求并不現實。用戶鮮少一開始明確自己的運維管理需求,需要持續分析其業務轉型升級特點,評估對應所需的服務或能力,然后才能總結為具體的運維管理需求。
IT運維管理存在一定共性,但嚴格來講只有在技術層面存在跨行業通用的可能,真正解決方案的落地,勢必要緊緊圍繞行業特點與發展趨勢,深刻剖析,因地制宜,方得要領。
隨著互聯網+潮流發展,很多單位業務模式逐步從內轉外,比如數字化政府、互聯網+醫療。面向公眾的互聯網應用增多,應用系統向移動化、海量化、敏捷化轉變,相較于傳統業務,對可用性、敏捷性、用戶體驗都提出較高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新業務模式對IT運維管理影響和要求:
01 新業務模式對組織分工的要求
在新業務落地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技術管控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管理要求。很多信息化部門或團隊過往主要是人、事、資源協調的角色,業務由其他部門或外部廠商管理,實際上兩者存在一定脫離,形成了以資源類型的橫向分工管理模式,比如按網絡、服務器系統、云與虛擬化、數據庫等維度設立管理崗位。這種模式非常普遍,但其弊端在于,一旦業務出現問題,往往需要多方人員共同排查,難以定位,效率不高。
新業務模式所涉及的技術層次將更加復雜,比如前端放到云上、使用CDN引流、多種緩存或消息隊列組件并存,導致應用調用鏈條加長、專業性更高,勢必提高對專業人員垂直化管理業務的能力要求。比如用戶訪問,從CDN到反向代理、前端、緩存、中間層、數據庫甚至到服務器與網絡,若要確保用戶體驗流程,則要求實現端到端鏈路監控,并快速利用可視化手段表達,異常時及時知曉問題環節,加快排障效率。
它所需要的并非單純技術手段升級,更多是組織分工與協作模式的適配與優化,需要設立垂直化、全棧式的應用維護角色。反映到運維管理平臺上,也要求能夠靈活適應組織管理模式的轉變,比如按業務維度切割管理、運維工具開發與使用權限分離、細顆粒度授權等。
02 新技術架構對技術水平的要求
新業務系統很大可能引入新型技術架構,比如異構化平臺、開源軟件等,傳統管理工具或人員經驗在短時間內無法跟進,整體管理水平不能滿足要求,短時間內拉齊并不現實。
所以運維管理平臺需要與時俱進,在技術兼容性、開放性、性能容量等方面處于或接近業界前沿,能夠驅動調度各類新工具軟件,避免盲目選型東拼西湊,缺乏體系化。
同時,運維管理平臺應該降低其使用復雜度,降低用戶學習門檻,最大程度屏蔽底層技術,使之騰出更多精力專注在業務邏輯之上,相當于賦予管理員撬動復雜技術的杠桿,使之能夠平滑過渡技術轉型期。
03 快速迭代對自主調度編排能力的要求
新型互聯網業務最大特點之一是快速迭代更新,如醫療機構發布的APP達到每周發版更新十幾個功能的地步,每次上線都是大量重復性工作與等待,這對于過往的研發和運維團隊都無法想象。他們迫切希望利用平臺提升持續發布變更的能力,當研發部門發版時,平臺可以自動化部署到生產環境,減少人工審核與執行工作量。
這背后本質是一種自主調度與編排的思維,它要求并非一個個固化的好工具,而是賦能團隊新能力,一種可以屏蔽底層復雜技術或傳統開發復雜性、并專注于將業務邏輯快速轉化實現(比如WEB頁面化配置)的自定義能力,從而可以應對因不同管理對象、不同動作、不同角色而衍生的無窮運維甚至運營管理場景。
04 業務綜合分析對數據融通處理的要求
大數據分析成為熱點,但其本質更多在于多維度數據綜合分析,比如跨系統取數統計。很多企業單位一直都在做,只是進入互聯網+、云計算、AI時代,此類業務需求不斷升級放大,不少單位還專門成立數據治理部門團隊,但面對不同系統,數據存儲或調取標準不一,若按照過往方式,每套系統分別定制接口,勢必成本較高且響應遲緩。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逐步總結出需要構建一套規范化的數據融通底座,制定統一接口標準,降低接入和調取的成本,同時平臺作為集散地加強接口調度的安全管控,比如鑒權與審核,才是長遠之計。再進一步,平臺還應該支持通用的數據分析能力,兼容不同類型數據或對象、提供主流算法模型以及便捷的展示框架。
ServiceHot介紹
永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ServiceHot”或“永服科技”),是中國優秀的 IT服務管理解決方案服務商和產品廠商,注冊資金5000萬,總部坐落于江蘇無錫,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多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ServiceHot擁有優秀的ITSM產品和多年IT服務管理項目的實施經驗,運用ITIL、ISO20000等最佳實踐方法,為客戶提供ITIL咨詢服務、ITSM產品、定制化開發服務、落地實施服務、ITIL/ITSS認證,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三大核心產品分別是ServiceHot ITSM(IT服務管理平臺)、ServiceHot ITSOM(IT服務運營管理平臺)和ServiceHot SOM(服務運營管理)。產品基于J2EE搭建的架構平臺、可以適應云計算部署環境,具有較好的易用性、擴展性以及配置功能,適用于企業目前IT服務過程不斷改進、提升,業務邏輯及流程復雜等環境的要求,產品在大型的國企、制造業、金融等多行業完成了實際的應用和推廣。
ServiceHot是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ITSS副組長單位,參與國家IT服務標準的編制和評審。榮獲2018 “中國IT服務十大優秀產品”(ITSM類)、2017-2018年度中國SAAS產業最佳IT服務類SAAS服務商。案例包括:XX省農信、國信證券、鄭州商品交易所、深圳證券信息、長虹集團、中航西飛、一汽啟明、中國移動、云天化集團、天原集團、華為、蘋果等。
ServiceHot一直秉承“讓您掌控IT運營服務的每一個瞬間”理念,以客戶為中心技術為驅動,持續專研從ITSM到ITSOM再到SOM的升級和創新方案,讓企業級IT服務管理擁有“智能、協同、移動、社交”的體驗。